当代吴氏

标题: 吴玠吴璘纪念馆雕塑创作的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昨天 07:51
标题: 吴玠吴璘纪念馆雕塑创作的体会
为甘肃庄浪县紫荊山大宋英雄吴玠吴璘纪念馆雕塑创作的体会

1999年,庄浪县文化局要我为紫荆山吴玠吴嶙纪念馆雕塑四位爱国英雄群雕像,其主要人物分别为吴玠、吴璘、吴拱、吴挺四位抗金大将塑像。当时,接受这一任务我非常有压力,但也很有信心。诸位民族英雄的形像,在我脑海中是那样的伟大无比,没有他们,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人民将要何去何存……。

图片

要塑造这组既是神又是人的形象,我认为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或认为是天上降下的神兵神将为庶民解难,或说是爱国爱民的世代忠良,或说是供奉于道教的英雄人物同时,又是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的混合形态。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如何创作既富有时代态征的英雄形象,又蕴含千载历史文化的精神,达到即能人人接受,又能满足不同文化层面上的要求?这是摆在我心中十分复杂的心情。

图片

我查阅了好多文史资料,又到英雄曾征战过的古战场遗迹,在那里还曾经查访过当地的民众,但每到一地,民众都争说是他们地方出的英雄,人人都争抢供奉。诸位有功于国、有德干民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产生了更敬重的形象。

通过走访学习,我打了好多腹搞,还雕塑了几个头像样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县文化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创作热情,当地主管部门为我提供了《庄浪县志》,收集了散落于不同典籍的文献资料,为我了解四位爱国英雄提供了宝贵资料。

创作画面场景主题表现英雄炽烈的爱国为民的情怀,在生死面前,在民族危亡时刻,他们“以身许国何事不为!”那种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那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倾的决心与魄力,深深地震撼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

图片

以“仙人关”“和尚原”“饶凤关”三大战役为基要战场。在造型设计上,四位英雄昂首挺胸,看到个个金兵死的死、伤的伤狼狈而逃时,内心充滿了胜利的喜悦。

图片

在创作时,我被英雄厚德健行自强不息、爱国仁民、忠烈义勇所感化,英雄在人们心目中是偶像。回倾历史,世代忠良,为了中华河山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只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纪念馆的雕塑将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作风标杆。从“吴家军”身上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这就是我塑英雄、学英雄、为英雄造像的初衷!

图片

吴建国

(作者系平凉市非物质文化优秀代表性传承人)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昨天 07:51
中国作家协会张怀群:吴建国 - 当代泾川籍泥塑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中国作家协会 张怀群

吴建国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西王母祖祠泾川回山王母宫三皇五帝殿塑了三皇五帝像,西王母祖祠三皇五帝殿的历史和三皇五帝的历史,因此走出了古书的文字记载,转化成了立体的形象,让三皇五帝穿越五千年时空隧道,走进了来泾川回山的当代人的视野。从此,三皇五帝不再抽象,而是以神人、以神圣的恣态,每一天和当代的人们见面,这就是造像的神奇。作为人文始祖塑像,一经在回山落成,即成了传世之像,己经和正在接受着无数人的瞻礼和朝拜。

吴建国先生又为庄浪吴玠吴璘纪念馆吴家父子英雄塑了一组站像,自问世起,让今人似见到了英雄真人,又见到了超越真人的英雄形象。这应是英雄的故乡在当代第一次为英雄塑像,是古今珍稀的吴玠吴璘父子塑像。

除了主攻大型人物造像,为生态造像、为当代人生和生存状态造像,也是他泥塑艺术实践的日常作业。

在泾川境内出土和现在还能看到的,有十六国的华盖鎏金铜佛像,有王母宫石窟、南石窟、罗汉洞石窟的大型、中型、小型佛造像和佛教艺术造像,馆藏的北朝至清朝的石造像、铜像,2012年12月31日发现的泾州龙兴寺窖藏数百件造像(北朝至宋朝未曾断代)。石窟造像有石胎泥表、石雕像、佛教文化情景造像,皆为各朝代的经典之作。这些造像,有多少古泾州籍雕塑家参与创作,尚难考证。但能肯定的,是古泾州人和中外雕塑家团队一起完成了这些传世经典的创造。古泾州人也肯定走岀去,参与了各大石窟造像和开窟的伟大工程。只有一个地方的雕塑家,是完不成如此造像峰巅的杰作的。

如此说来,至迟从北朝起,至清朝,今人可以看到每个朝代在泾川水土间产生的雕塑经典。雕塑家灵性的升华、悟性的定格,眼力的定型,手功的定位,古泾州的雕塑秉赋、智慧,我们有幸还能见到真实的范本,而非文字描写。

清朝至当代,泾川籍雕塑家和代表作有多少?限于资料,一时还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吴建国的创作了,即他是古代之后,现代或当代泥塑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石窟造像,是把与石山连成一体的石头上的多余部分取(去)掉,留下来的就是造像,这个取(去)的功夫,应该是天工的功夫,因为缺之丝毫,再无法补救。而更重要的是传神,传神则是“留”出来的,如何以“留”而传神,这更是天工的语言才能表述。窟外石造像也是如此。据说,先以粉本在石壁或石头上印出画像,再一丝一缕的雕琢,其过程和工艺、功力以语言难表。泥塑像,是把泥胎上的多余部分取(去)掉,留下的就是塑像。好在泥塑有补救和修改的机会。

令世人崇拜的,无论是石雕、泥塑,都是雕塑家双手的神奇创造出的神奇,是雕塑家的眼里看出来的神奇,其思维和眼力调动着双手,抽象的灵性因双手凝固成了具体的灵性,这对无此天赋者言,只能用不可思议等词表达。

雕塑,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高度,今人也难以超越北魏人物(北魏之前的人物造像罕见)造像的高度,但今人可以创造出当代造像的高度。人物造像,高度和难度最可能体现在眼睛的塑造上,目光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可能是关键词。属于审美的即造型、状态的完美展示,则是基础功夫的基本固化,而眼晴是灵魂的窗口,眼睛的塑造,这是雕塑家终生为之攀登的峰巅上的峰巅。

吴建国先生己有二三十年泥塑创作实践,开阔视野、学习和创作的空间正在敦煌和古泾州及更大地域间展开。如果说,一方水土间的灵性基因是能够遗传、传承的话,祝愿他能够尽瞻天下造像经典,不断升华灵性,不断理解、感悟时代的精神高度,是能够成为当代泾川籍泥塑造像艺术的代表性传承者的,不畏为古今人物泥塑造像这座高峰之高,其经典之作必然会产生。

2022年1月25日辛丑小年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www.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