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

标题: 吴文化重镇无锡的斗山遗址 比黄帝还早一千多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崇让堂    时间: 前天 00:05
标题: 吴文化重镇无锡的斗山遗址 比黄帝还早一千多年
吴文化重镇无锡的斗山遗址 比黄帝还早一千多年 动摇了中原中心论

苏州(姑苏)是春秋吴国最后的首都,随都城而迁的泰伯庙也从位于宁镇地区的吴国都城迁到了苏州,夫差在这里起兵北上,也带上数千越国军队,攻伐姜氏王室已经衰微但田氏家族尚未篡权的齐国,在艾陵之战取得胜利,夫差也在此带兵三万北上黄池,渡过黄河,与晋国争霸,黄池会盟九年后,夫差也是在此被围困三年后自杀身亡。项羽也从这里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投入灭秦战争之中。

自吴国灭亡627年之后,公元154年,苏州再次建起了泰伯庙。760年后,公元914年,当时还是吴王的钱镠,将泰伯庙从苏州城外迁到城内(此事办完十年后,钱镠成为吴越王)。586年之后,公元1500年,无锡梅村建立泰伯庙。

1989年,台湾开放探亲,居住在台湾台中市的吴乾华宗长与吴天宗长到无锡梅里泰伯庙寻祖(此时,康熙乾隆曾题字的苏州泰伯庙虽然在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四清与文革等事件,此时苏州泰伯庙还是菜市场,直到2009年,菜市场才迁出苏州泰伯庙),找到吴伟勋宗长,要求纂修一部包括台湾在内的海内外吴氏宗亲的大统宗谱。1994年,无锡开始在第十五次编修的《无锡吴氏大统宗谱》40册的基础上,编撰吴氏大宗谱。2000年在浙江平阳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会议,会后,全国各地的上千部家谱汇集在无锡泰伯庙内,2003年,编谱办公室搬入了无锡图书馆。2006年,时任国民党第一副主席的吴伯雄题写《吴氏大统宗谱(无锡)》谱名,两年后,吴伯雄升任国民党主席。公元2006年,无锡开始举办吴文化节,并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泰伯的典礼,从此,无锡成为宣传吴文化的重镇。

2023年,在无锡新锡快速路工程考古前置调查中,发现斗山遗址(在无锡泰伯庙以北约15公里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以马家浜、崧泽文化堆积为主体。2024年7月,联合考古队对工程拟占压的1.8万平方米区域发掘,已清理墓葬194座、房址13座等遗迹,出土陶器、玉器等文物近1800件。越文化的一个特点是玉器丰富,无锡吴文化研究会的吴建东宗长也爱好玉器。

图片
无锡出土的越国玉器  玉飞凤

图片
以玉飞凤为主要元素的无锡城标

2025年9月7日,中国当代重量级考古专家陈星灿、栾丰实、袁广阔等十六位专家,统一意见,认为斗山遗址这次考古“揭示了马家浜和崧泽文化时期的城墙、高等级墓葬等重要遗迹”。特别是那座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城址,“是目前长江下游发现的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

2025年9月25日,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新闻表示,无锡斗山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发现距今6000年的古城遗址。这是目前长江下游已知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关键实物资料。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4000多年,斗山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据遗址考古总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介绍,此次发掘最核心的发现是三条壕沟与内外两道墙体。其中内墙及外侧壕沟闭合完整,呈圆角方形;外墙及外壕主要分布于遗址北半部,南半部分或因现代水系、村庄建设遭破坏。壕沟与墙体内出土的马家浜文化陶片,结合碳十四测年结果,证实遗址年代不晚于距今6000年。经勘探,该城址可能为内外两重结构,内城面积约7.5万平方米,外城面积推测达12.5万平方米。城墙、壕沟、等级分明的墓葬,象征着绝对权力的玉钺、玉璜,表明这是早期“王国”,而不是部落。

作为“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重要课题,斗山遗址将助力厘清太湖北部史前文明化进程。目前,联合考古队正制定中长期规划,持续开展调查与发掘,以全面揭示遗址内涵与价值。

图片

6000年前的斗山遗址比曾经号称“中华第一城”的良渚遗址早一千年,从良渚看斗山,如同现在的人看北宋。

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是商代文化遗存,距今约为3600~3300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被誉为“华夏第一王都” ,“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300-4300年,其大型水利系统比大禹治水早约1000年。‌‌  
按一般的说法,黄帝在公元前2697年(甲子年,距今4722年)登基,为黄帝元年。而斗山遗址比黄帝元年还早一千多年。 斗山文化时期还是新石器时代,黄帝时期已经是青铜时代。

图片
吴文高宗亲在微信群里表示,上图是吴文高宗亲的在斗山村的老果园,图中1是一期被拆掉的桃园,2是待拆待考古挖掘的桃园。吴文高宗亲的农场是因为斗山遗址考古被征收的,吴文高宗亲的农场房子坐落在6000年前的古城上。

有宗亲表示,斗山遗址是马家浜文化,是越文化前身,说明这里是越文化区。与考古界的太湖流域是越文化分布区的论断完全吻合。

古代文献记载“吴东向伐越”。可见,如果苏州无锡一带是吴国早期都城所在的话,吴国攻伐钱塘江流域的越国,应该是南向伐越。所以,吴国在寿梦时期前后,吴国中心地域是在宁镇皖南一带,而此时苏州无锡一带是越国的地盘,这样,“吴东向伐越”才说得通。而此时越国的中心地带是在浙江诸暨,直到越王勾践时期前后,越国才以绍兴一带为中心,称为会稽。在秦朝时期,会稽郡的首府是在苏州无锡一带。

镇江大港的吴国王陵区是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和唐兰两位先生的考证,之后数十年的考古工作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成果。这里出土的“宜侯夨簋”作为研究西周分封制的唯一实物,被誉为“国宝”,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一发现进一步确认,在周朝开始之后,吴都位于镇江。考古学家们在此区域内共发现14座吴国君王大墓,其中周章墓、熊遂墓、寿梦墓、余昧墓等已确定墓主身份。尽管部分墓葬因早期被盗或破坏严重而无法确定墓主,但充足的证据表明它们同样属于吴国君王。目前,两座完整的君王大墓暂未发掘,而吴国贵族墓的发现也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区域的考古内涵。这些大型土墩墓,底径均超过40米,高度在6至10米之间,规模宏大,宛如小山。所有君王墓均坐落于山巅之上,周章墓地就位于烟墩山之顶。   

考古学家们在皖南和宁镇地区发现了众多吴人土墩墓。这些墓葬在镇江市、南京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等地广泛分布,而这些土墩墓的起始时间和消失时间,正是从泰伯奔荆自号句吴到吴国灭亡之后不久的时期,这充分展现了古代吴国人的文化特征。  

在吴国的存在阶段,显示了吴国文化对于以斗山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为传承的越文化的巨大冲击与深刻影响。,



[color=rgba(0, 0, 0, 0.9)]相关链接
[color=var(--weui-LINK)]考古呈现出来的天意 指引着吴氏族人祭拜列祖列宗[color=var(--weui-LINK)]商周时期 宁镇地区 文化遗址分布[color=var(--weui-LINK)]镇江大港 西周遗址 与 民间文化[color=var(--weui-LINK)]沈伯素:还五百年吴都朱方的真实历史
[color=var(--weui-LINK)]【文史诗话】徐徐:吴国如何在镇江崛起的
[color=var(--weui-LINK)]三千多年前,南京的文明曙光照在了哪里?
[color=var(--weui-LINK)]天门山文学首席作家||曾再新:横山,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color=var(--weui-LINK)]小丹阳梅里与无锡梅村:历史渊源及其差异
[color=var(--weui-LINK)]吴国发祥地在江东横山(也就是 丹阳 曲阿 润州 番丽 梅里)
[color=var(--weui-LINK)]朱同:从天边飘移到镇江的古老地名
[color=var(--weui-LINK)]《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中的梅里 - 丹阳皋乡(南京高淳)
[color=var(--weui-LINK)]1111年的苏州泰伯庙 与 525年的无锡泰伯庙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问荆蛮大地 何方慕义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吴郡太守糜豹所撰《如胜吴公修辑世系序》之干支与年号的研究
[color=rgba(0, 0, 0, 0.9)]
[color=var(--weui-LINK)]且看他们是如何谎言惑众的 痛斥乾隆南巡泰伯墓谬论[color=var(--weui-LINK)]伯噽 -- 那只崇尚隐瞒与欺骗的吴国妖孽[color=var(--weui-LINK)]以伯噽为鉴 -- 反谎言与破伪饰的时代警醒[color=var(--weui-LINK)]肃清崇尚隐瞒与欺骗的伯噽思想流毒  弘扬泰伯至德至诚吴文化精髓
[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难道又是一只伯噽式妖孽(崇尚隐瞒与欺骗的妖孽)
[color=rgba(0, 0, 0, 0.9)]
[color=var(--weui-LINK)]孔子的至德是谦德(逊德) 吴人的至德是谦德加乾德(自强不息)[color=var(--weui-LINK)]镇江之上 东夷雄鹰 - 吴国君主强鸠夷[color=var(--weui-LINK)]寿梦 与 刘基(刘伯温)[color=var(--weui-LINK)]春秋五霸之中的两个姬姓霸主 晋国 吴国[color=var(--weui-LINK)]泰伯在南岳自号句吴  吴芮在衡山受封为王
[color=var(--weui-LINK)]湖北黄冈禹王城(芮王城)  番君吴芮衡山国的国都
[color=var(--weui-LINK)]上饶晚报  吴芮:开疆拓土南方第一人杰
[color=var(--weui-LINK)]饶信文化 传说故事:吴芮“假逝”后隐居江西德兴吴阐城(德兴新营小吴园)
[color=var(--weui-LINK)]约九百年前 吴玠吴璘吴芍芬
[color=var(--weui-LINK)]吴文化丛书 之 《吴玠吴璘兵法》 附 《宋史  吴玠 吴璘 吴挺列传》
[color=var(--weui-LINK)]抗金名将吴玠后裔今何在  陕甘大地传家声
[color=var(--weui-LINK)]大散千年崇玠璘  二吴豪气传万年  秦岭大散关与吴玠吴璘
[color=var(--weui-LINK)]吴璘后裔所居诈输岗的所在地 镇江 吴国的都城
[color=var(--weui-LINK)]南宋抗金名将吴璘之裔  吴曦后人:江苏镇江诈输岗吴氏[color=var(--weui-LINK)]上门女婿吴成七(吴德祥)  江浙行省温州路瑞安州大起义[color=var(--weui-LINK)]吴氏创建的天地会 以及天地会中的吴氏创建的两个国家
[color=var(--weui-LINK)]吴兆麟将军年表
[color=var(--weui-LINK)]季札公后裔 一诺千金的季布 主张:面欺 当斩!









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http://www.ddwu.net/dwu/)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