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在春秋吴国时期称“朱方”,在战国楚国时期称“谷阳”,在秦朝时期称“丹徒”(因为据传秦始皇派赭衣徒三千人挖断山脉,以断此地的天子气,赭为赤色,赭衣徒即丹徙,丹指朱红色),三国时期为吴国的“京口”,南朝宋国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镇江府,始称镇江。
1954年,在镇江丹徙龙泉乡下聂家村的村长聂长保家里面干活的一位还俗的和尚(在圌山下的绍隆禅寺还俗的名为福贵的和尚),在镇江丹徙烟墩山(现属镇江大港区)上的山芋田里,无意间在地表下三分之一公尺的土里挖出了一只鼎,于是扩大挖的范围,在三分之二公尺的深度,又掘得铜器十一件,聂家长子聂金才拿锄头打碎了其中一件,这一件就是国宝级西周青铜器,专家称之为“宜侯夨簋”,因为这件青铜器上面有126字铭文,意思是: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在阅看武王、成王伐商的地图和东国地图后,决定改封虞侯夨为宜侯夨,并命令他迁往宜地。
历史学家郭沫若、唐兰等人研究指出,宜侯夨实际上就是吴国第五位国君周章,即仲雍的曾孙。 后来,考古学家在镇江丹徒、谏壁至大港、丁岗的沿江一带,又发现了十多座土墎墓,土墩墓的时代是从西周时期到春秋中晚期,其中在北山顶的大型土墩墓中发现了余昧矛(余昧是吴国的第四位国王)。并且在这一时期,历史记载,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强大政权只有吴国,没有其它国家,这也印证了历史学家郭沫若、唐兰的结论,宜侯夨是吴国的国君,是周章。
烟墩山上出土 “宜侯夨簋”的地方,就是周章土墩墓的所在之处。从余昧墓是大型土墩墓可以推断,周章墓原先也是一座大型土墩墓,与后来考古学家在镇江丹徒、谏壁至大港、丁岗的沿江一带发现的十多座土墎墓一样的规模,这也是吴国国君与贵族常见的墓制形式。
按理说,“宜侯夨簋”深埋在土墩墓中,不应该会被从地表浅层就挖出来。不过,有专家认为,宋代韩世忠在此抗金期间,将此处土墩墓的封土挖走,用于江防工程,所以土墩墓中的陪葬品就处于地表浅层,被千年之后的农民无意中挖出来。
周章是仲雍的曾孙,仲雍的侄孙姬发(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派人在荆蛮寻访泰伯、仲雍的后裔,得知周章已成为句吴国的国君,就将周章从荆蛮句吴国迁徙到夷蛮,建立夷蛮句吴国,因为《春秋》、《左传》称周章为吴子,所以后人推断周天子加封周章为“子”爵,意思是吴国是子爵国家,而“宜侯夨簋”表明吴国是侯爵国家,这其中的原委有待专家解说。
据介绍,1930年,在与镇江隔江相望的扬州仪征破山口,发现的一批西周晚期的青铜器。而在1954年,在镇江又发现了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夨簋”。1930年是北伐军占领南京再建中华民国的刚刚几年后的时间,而1954年是吴化文的部队占领南京之后,新中国刚建立了几年的时间。
图片
图片
江苏苏州常熟虞山周章墓的冢后竖立两位周氏宗亲周士烈、周祖烈等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墓时所立“古吴王周章陵墓”碑。苏州常熟虞山周章墓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重修。周章墓坐西面东,处半山坡,墓冢封土平面呈圆形,底径3.5米,高1.5米,外设罗城、拜台及墓门柱等,墓道石级长18.5米。也就是说,这不是一座土墩墓。
图片
图片
苏州常熟周章墓
对此,镇江周章墓与常熟周章墓,孰真熟假,有专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略加判断。
一是墓的位置。镇江吴国国君的墓葬,最大的特点是都在山的最高处,而不是在山腰,山腰是贵族墓,山脚是一般人的墓,而常熟周章墓是在虞山的半山腰。
二是墓的规模。王墓规模很大,吴国国君的土墩墓,一般直径在五十米以上,高在六米以上,而常熟周章墓要小得多,底径3.5米,高1.5米。
三是墓的形式。吴国的墓是平地起封,而常熟周章墓不是平地起封。
另外,吴国墓的随葬品主要是青铜器和陶器。如果常熟周章墓是周章墓,应该有大量随葬品,而且是青铜器陶器。而且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吴国是“东向伐越”,如果春秋时期此处是吴国,那么,吴国攻打越国,应该是“南向伐越”,而不是“东向伐越”。只有吴国在宁镇地区,才可以向东攻伐,直达太湖地区,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吴国“东向伐越”之前,这里是越国地区,而西周早期的周章墓不会出现在越国地区。
因此,镇江大港烟墩山周章墓与苏州常熟虞山周章墓,孰真孰假,也就显而易见了。
相关链接[color=var(--weui-LINK)]杜史:張守节对无锡的误导[color=var(--weui-LINK)]吴洪浩:读《评说“泰伯墓”》[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谁干扰保护祖坟山大局,谁就是和全球吴氏过不去,应当共讨之[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为无锡人的大局意识点赞[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保护祖坟山是全球吴氏第一要务[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考察吴氏祖坟山归来的嗟叹[color=var(--weui-LINK)]关于祖地最近谣传 我个人有几点想发声:[color=var(--weui-LINK)]吴龙保:我国考古界发现了真正的吴氏祖地[color=var(--weui-LINK)]吴龙保:梅里在哪里 ?[color=var(--weui-LINK)]镇江丹阳吴都葛城 镇江丹阳延陵季子庙
[color=var(--weui-LINK)]吴文新:2012年 吴国葛城遗址又有新发现
[color=var(--weui-LINK)]葛城吴文化学者 吴文新:吴都葛城文化
[color=var(--weui-LINK)]【历史考古】丹阳重大发现——吴国都城 吴国历史足迹曾走过何方?[color=var(--weui-LINK)]丹阳发现葛城遗址 吴国第二古都空白有望填补[color=var(--weui-LINK)]吴文新:致祥里村、珥陵镇、丹阳市主要领导 镇江葛城文化传承发展之心声与愿景[color=var(--weui-LINK)]吴国第二古都 镇江丹阳葛城五百年[color=var(--weui-LINK)]中山大学团队:大禹治水不符考古[color=var(--weui-LINK)]广州泰伯文化交流中心预祝镇江吴文化研究会事业蒸蒸日上 成果丰硕
[color=var(--weui-LINK)]四川省吴氏宗亲总会祝贺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成立
[color=var(--weui-LINK)]世界吴氏宗亲总会祝贺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color=var(--weui-LINK)]深吴会预祝江苏省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color=var(--weui-LINK)]安徽吴文化丛书编辑部 贺信 祝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成立[color=var(--weui-LINK)]宗亲之宗情 与 真理[color=var(--weui-LINK)]吴世平:吴家本分重实情 实事求是不妄行 至德三让传家久 后辈当知谦为要[color=var(--weui-LINK)]吴洪浩:子夜阴阳说良知[color=var(--weui-LINK)]吴洪浩:遥祭祖坟山[color=var(--weui-LINK)]考古发现的吴氏族人祖坟山 真实的力量[color=var(--weui-LINK)]考古呈现出来的天意 指引着吴氏族人祭拜列祖列宗[color=var(--weui-LINK)]网友略论《吴国王陵区初探》[color=var(--weui-LINK)]文字版:肖梦龙先生的《吴国王陵区初探》[color=var(--weui-LINK)]吴文化研究学者齐聚莞吴会,共探泰伯历史与吴文化未来[color=var(--weui-LINK)]大港土墩墓 - 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吴国王室贵族墓地[color=var(--weui-LINK)]世吴总会:办泰伯书院 扬优秀文化——再论泰伯书院[color=var(--weui-LINK)]吴王阖闾陵(苏州虎丘) 印山越王陵 以及 秦始皇陵[color=var(--weui-LINK)]江苏镇江 句容先吴博物馆(句容江南土墩墓博物馆)[color=var(--weui-LINK)]从荆蛮到朱方 姬周势力锲入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color=var(--weui-LINK)]苏州博物馆 叶文献:论吴人土墩墓[color=var(--weui-LINK)]南京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伯奔吴至横山的传说[color=var(--weui-LINK)]泰伯奔荆 与 泰伯奔江[color=var(--weui-LINK)]至今1111年的苏州泰伯庙 与 至今525年的无锡泰伯庙[color=var(--weui-LINK)]金山网:镇江是吴姓的发祥地之一[color=var(--weui-LINK)]陕西岐山 岐阳村 周三王庙 周太王陵 东坡村 泰伯庙[color=var(--weui-LINK)]陕西宝鸡岐山县 叩村(北郭村)泰伯庙[color=var(--weui-LINK)]大别山 天堂寨(衡山)— 泰伯仲雍 南岳是止[color=var(--weui-LINK)]鄂州 葛仙楼 句容 葛仙观 丹阳 葛城遗址[color=var(--weui-LINK)]雍州吴山祭祀遗址 吴阳上畤祭黄帝 吴阳下畤祭炎帝[color=var(--weui-LINK)]一座普通小山 一位至德君主 一对模范夫妻 两个顶级杀手[color=var(--weui-LINK)]复姓诸葛 或来自于朱方句吴[color=var(--weui-LINK)]固始之固 或来自于句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