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安庆 “六尺巷”典故的反面事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7 14:5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庆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桐城的吴家与宰相张英的张家相邻而居,为两家之间的一小块地皮相争,后来电视剧的情节里是说因为一家拿着明朝的地契,一家拿着清朝的地契,从而互不相让,事情传到宰相张英那里,张英写诗给家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退让三尺,吴姓也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也成就了六尺巷故事的美谈。

在六尺巷以南60公里处,安徽安庆的“姚家口”,也称姚家山,位于安庆的龙山路与孝肃路的交叉口附近。在过去,姚家口有处规模宏大的老宅子,安庆人称为“姚家口大屋”。

据《寻访安庆人文历史》公众号的“安庆姚家口,一只鸡引发的惊天血案”一文介绍,姚家口大屋主人李昭寿。李昭寿又作兆受、兆寿、长寿,清廷赐名世忠,字松崖,号良臣,所以也称李世忠。李昭寿(李世忠)是河南固始陈淋子镇人。

据介绍,李昭寿早年落魄,多次入狱。咸丰三年(1853年)在霍邱起兵,响应捻军及太平军,第二年被清军打败,受抚于道员何桂珍。咸丰五年(1855年),李昭寿杀何桂珍,归顺太平天国,隶属李秀成麾下,历任七十二检点、殿右拾文将帅、河南省文将帅,负责为太平军联络捻军,屡立战功,但有扰民之弊。咸丰八年(1858年)驻守江北重镇滁州,因与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不和,加上家属被清将胜保绑架并挟为人质,故而投降胜保,倒戈献城,其部众编为“豫胜营”,后累官至钦差帮办安徽军务、办理招安事宜、江南提督、库楚特依巴图鲁,割据滁州一带。同治三年(1864年),在扬州,李昭寿和另一个太平军的叛将陈国瑞因私人纷争而发生冲突,大打出手。两人都被曾国藩惩处,陈国瑞被流放到偏远的黑龙江宁古塔服兵役,于1883年因病去世,时年47岁。而李昭寿也被解职,居于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安庆的姚家口。

图片

李昭寿(李世忠)的左邻是吴廷鉴(一说是吴廷选)。吴廷鉴旅居安庆,是候缺,职位是通判,正六品,也是李昭寿的河南固始同乡(一说吴廷鉴是湖南人,与左宗棠是老乡),吴廷鉴还把家小包括自己小弟也带了过来。

姚家口大屋里面不仅开有戏园,还设有赌场。 吴家有人在赌场输了钱,愤而指责赌场设局,在牌桌上出老千。赌场设局是一种常态,但在赌场直接戳破,就不是常态了。于是吴家参与赌博的人挨了打。吴廷鉴听了吴家人的哭诉后,吴廷鉴淡淡地说:“人家势大,惹不起的,忍吧。”

光绪初年,安庆城中人家,尤其是深宅大院,基本家家都养有几只鸡。一天,一只鸡从吴家一路摇进了李家。吴家人过来寻鸡,明明看见在李家院落,但李家人不承认。双方由此口角。先开始用嘴,后来升级,手脚并用。李伯琦作《李昭寿叛降始末记》,至此,只简单一句:“昭寿闻而出,嗾家人勿得退让。”只此一句,李家上下瞬间换阴沉嘴脸,暴力闯进吴氏府邸,强入内室将吴廷鉴夫人拖出,丢到姚家口大街上。一路蛮拖,又一路乱捅,堂堂正六品候补通判夫人,被推至姚家口街头,衣不蔽体,肌肤耻露,一脸颜面丢尽。

当晚,吴氏府邸后花园,吴廷鉴夫人用一根绳索结束了生命。事态发展,脱离了李昭寿的掌控。同样,事态发展也脱离了安徽官府的掌控。

吴廷鉴通判一纸诉状,直接上递至安徽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此时,在安庆樵楼上题字“白日青天”四个大字的安徽巡抚吴坤修已经离职多年,安徽巡抚是37岁的裕禄。裕禄1869年来安庆,出任安徽布政使兼安徽按察使。到而立之年,又升任安徽巡抚,属于典型少年得志。但在安庆生活了12年,且身居安徽第一高位,面对此案,裕禄觉得从未有过的棘手。

但是,正六品官员夫人,在省城安庆被羞辱致死,不仅安庆,不仅安徽,甚至连京城也冷眼观望,看安徽地方如何处置。安徽布政使卢士杰同样冷眼观望。卢士杰是河南光州人,与李昭寿至少算半个老乡。但李昭寿在安庆,从没有把卢士杰放在眼里,暗地里两人过隙很深。

裕禄上奏文字并没有任何偏袒,“昭寿革职以来,不知歛迹,复以博纂,终酿人命。”虽如此,最后结局用了八个字“罪无可逭,情有可原”。但是,监司大员邓传桢(按网上资料,一说是安徽按察使胡玉坦)上报的奏折,八个字不变,但换了位置,成为“情有可原,罪无可逭”。就是说,虽然从情从理都可以原谅,但其罪之重,实在无法轻恕。 最终,1881年,李昭寿(李世忠)被斩首。姚家口大屋戏剧锣鼓,也由此永久禁声。

图片
由此可见,两家人相邻而居,因为一只鸡的缘故而大打出手,并变本加厉,完全没有相让相和的诚意,完全没有六尺巷的仁义精神,最后导致一方出了人命,一方被官方斩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7-1 13:19 , Processed in 0.2735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