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华山老田村吴海祥: 文旅融合探路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6 19:2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华山老田村吴海祥:古村蝶变背后的文旅融合探路者


九华山下的老田村,藏着一段 “古有大作公,今有吴海祥” 的民间佳话。被村民唤作 “当代大作公” 的吴海祥,1974 年生于此村,初中毕业后曾赴浙江务工,正是那段基层历练沉淀的商业视野与乡土情怀,让这位返乡青年在古村落保护、文旅融合与家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刻下了深深的时代足迹。

三重身份织就发展纽带

2016年,老田古村落保护发展协会成立,吴海祥连任两届会长。此时,市、县政府正将老田村纳入古村落保护重点项目库:县文旅局派专家驻点指导古建修缮与非遗传承,市财政局设专项补助资金保障规划编制与基建,省文旅厅牵线知名文旅企业促成项目落地,各级领导更常来村现场办公,破解用地审批、文物保护手续等难题。

而吴海祥主导的协会,恰是串联政府、家族与村民的关键纽带 —— 吴氏族人对他的号召向来一呼百应,这份凝聚力化作古村保护的原生动力。身为村属生态旅游公司董事长,他联合乡贤注资千万元,构建起集景区管理、民宿运营、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旅版图;作为 1998 年返乡的共产党员、九华山旅游客运公司员工,他始终把本职工作与乡村发展拧成一股绳,扎根基层二十五载。

古村肌理的守护者

吴海祥深谙老田村 “西汉建村、先有老田吴,后有九华图” 的厚重 —— 这片土地的每一块青石板,都刻着千年文脉。在他推动下,古迹修复工程次第展开:2018年启动的吴氏大宗祠复建,2021 年落成时不仅复原了清代建筑风貌,更升级为 “一祠三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里,吴氏家规警醒来人;文化大礼堂中,村民议事、节庆欢聚;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内,古村治理经验向外辐射。馆内家风馆与《梅诗百首》展,成了解码吴氏家风的生动注脚。

九华行祠、尚书亭、池阳书舍、朝圣古道及数十处古民居的修缮,让老田村成功跻身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物质遗产之外,他更守护着活态传承:组织板龙表演、清明祭祖,让民俗文脉代代相传。2025 年,老田板龙跻身安徽省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让这项舞动百年的民俗,成了省级非遗名录里的 “活化石”。

文旅融合的破冰者

“让老田村从‘稻花香里’走向‘文旅融合’,是吴海祥刻在心里的目标。村民吴志峰受他感召,投资 300 万元打造 “稼轩村居” 民宿,成了 “村民返乡创业第一家”。他掌舵的文旅企业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让古村的青石板路上,多了南来北往的脚步声。2023 年,他牵头举办 “精品示范村建设暨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邀省内外专家共话发展,为古村注入智慧活水。

家族根脉的接续者

作为吴氏族人代表,吴海祥以血脉为线,串起跨地域的文化认同。他一一联络太湖县东关老田外迁支系等数十个宗亲团体,促成认祖归宗;2024 年与太湖吴氏宗亲的深度对谈,更让 “老田吴” 的家族记忆愈发清晰。这份跨越山水的宗亲情谊,既厚植了古村的文化根须,更凝聚起守护家园的磅礴力量。

如今的老田村,明清古建的飞檐与民宿的灯笼相映成趣,祠堂的古钟与游客的欢笑交响共鸣。九华乡党委评价他 “以奉献精神办实事”,古村落保护与的领航者;古村蝶变背后的文旅融合探路者。村民们说 “他让咱日子有奔头,心里更亮堂”。从浙江务工青年到乡村振兴领航者,吴海祥用二十五年扎根,让 “古有大作公,今有吴海祥” 的赞誉有了最坚实的注脚 —— 在守护文化根脉与开拓发展新路的平衡中,他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 “老田答卷”。

老桐城雅山吴氏 吴先培

作于乙巳、季夏


相关链接[color=var(--weui-LINK)]吴先培: 九华山下老田村 文化赋能焕新颜,古韵今风引客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8-17 05:19 , Processed in 0.2863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