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中的梅里 - 丹阳皋乡(南京高淳)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泰伯”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的《诗经 大雅 皇矣》。
《诗经 大雅 皇矣》中有“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这里提到了“太伯”,提到了“作邦(建立国家)”,没有提到“吴”,没有提到“奔”,也没有提到“让”。
所以有人推测泰伯仲雍离开周国,是被父王派遣开辟新的疆域的,与王位继承无关。更有甚者,有人推测当初周族准备离开豳地的时候,周太王也是派出泰伯仲雍寻找新的疆域,之后泰伯仲雍找到周原,周族到达周原之后,虽然定居下来,但是在当时并不知道能不能站稳脚跟,所以周太王继续派出泰伯仲雍寻找新的地方,为防止周族万一在周原站不住脚跟的时候,再次迁往泰伯仲雍所寻找到的新的地方。
由此可见,周太王的特点是强烈的后路意识,做事的第一要务是为周族留好退路,这也表现出泰伯仲雍作为长子次子,其强烈的开拓意志与先锋意识。
再之后的古代文献中,提到泰伯的,是东周春秋时期《论语》和《左传》。孔子与左丘明是同一时代的人,都是生活在吴国鼎盛时期。
孔子的《论语》提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面也没有提到“吴”,也没有提到“奔”,只提到“让”。而且,泰伯明明只是让出了当时是一个小邦国的周国的国君继承权,孔子却称之为“让天下”,其中本意,另文再谈。
左丘明的《左传 僖公五年》,记录了春秋早期(公元前655年)的一件事,其中提到泰伯。这事与泰伯的后裔虞国有关。从这件事里出现了“假道伐虢”与“唇亡齿寒”两个成语。在此,虞国大夫宫之奇提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这里面也没有提到“吴”,但提到了虞仲,表示泰伯和虞仲是兄弟,不过这里没有提到“奔”,也没有提到“让”,只提到继承权的问题“不嗣”。
左丘明的《左传 哀公七年》,记录了春秋末期(公元前488年)的一件事,其中提到泰伯。这事与泰伯的后裔吴国有关。在这件事中,子贡对吴国太宰伯嚭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臝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这里面也没有提到“吴”,也没有提到“让”,但是,虽然没有提到“奔”,却提到了“奔”的所在,也就是“奔”到了“断发文身”的地区。左丘明的《国语》之中,没有提到过吴泰伯。
到了战国晚期,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提到“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在这里,关于“吴”字,有的解释是泰伯仲雍,指泰伯仲雍到达南岳衡山,有的解释这里的“吴”是指吴回,有的解释这里的“吴”是指虞舜。
成书于屈原同一时代的《竹书纪年》(西晋时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出土的书籍)中的《穆天子传》里记载了周穆王说的话:赤乌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这里是说周太王把长子吴泰伯是封于吴(而不是泰伯自号句吴),把长女嫁到赤乌。(不过,《越绝书》第二卷《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之中记载的是:武王封泰伯于吴。)
在西汉初期,司马迁的《史记 吴太伯世家》,对于泰伯的记载比较详细,不仅有“吴”,还有“让”与“奔”,还提到“荆蛮”、“夷蛮”,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还提到泰伯生活于江蛮,但是在《史记》中,始终都丝毫没有提到“梅里”。
但是,在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卷一的《吴太伯传》之中,记载了“梅里”,这是古代文献之中第一次出现“梅里”二字。《吴太伯传》中记述“太伯祖卒葬于梅里平墟”(这表明泰伯墓是在平地而不是在山上)。《吴太伯传》中还记述了“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外郭三百余里相当于北京的六环路)
不过,《吴越春秋》卷一《吴太伯传》中并没有记载梅里是在什么位置,也没有记载泰伯城是在什么位置。
但是,《越绝书》第八卷《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之中,明确记载了梅里的位置。
《越绝书》第八卷《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中记述:“自无余初封于越以来,传闻越王子孙,在丹阳皋乡,更姓梅,梅里是也。”也就是说,泰伯墓地是在梅里,而梅里是在丹阳皋乡。
汉朝时期的丹阳郡,前身为秦朝鄣郡,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设丹阳郡,别称丹杨郡,属扬州。郡治初设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直到三国吴时期,郡治才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丹阳郡的辖区范围包括:宛陵县(今安徽宣城)、秣陵县(今江苏南京)、胡孰县(今江苏南京)、江宁县(今江苏南京)、江乘县(今江苏南京市栖霞区一部分)、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丹阳县(今安徽当涂)、溧阳县、於潜县(今属浙江)、春谷县(今安徽南陵)、故鄣县(今浙江安吉)、泾县(今属安徽)、石城县(今属安徽)、陵阳县(今安徽青阳)、芜湖县(今属安徽)、黝县(今安徽黟县)、宣城县(今属安徽)、歙县(今属安徽)等县。
丹阳郡的皋乡是在什么地方,古书并没有记载(现代书籍有记载为马鞍山博望区横山一带)。考察丹阳郡的辖区范围内的地名,可以发现江苏南京高淳县在其境内,高淳的高与皋乡的皋,发音相同,而且高淳位于石臼湖(丹阳湖,也称丹杨湖)以南,与安徽马鞍山博望区横山隔湖相望,高淳县境内目前发现有固城遗址(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高淳境内建濑渚邑,筑固城,也就是现存的固城遗址),此城沿用到汉代,是春秋至汉代的遗址。这里很有可能就是丹阳皋乡的所在,也就是《越绝书》之中所言的“梅里”之所在。这一区域也是吴人土墩墓分布密集地区。古丹阳湖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烟波浩淼,或古称渤海。吴氏地望渤海郡或因此而来。
《越绝书》记载:“自无余初封于越以来,传闻越王子孙,在丹阳皋乡,更姓梅,梅里是也“。这里的无余是在夏朝国君少康的幼子,被封于越地。不过,据《吴越春秋》记载,无余建立的越国传了十几代,不能自立,沦为庶民。越国民众推举无壬为越王,无壬自称是无余的后裔。后世的越王包括勾践,都是无壬的后裔。所以,在丹阳皋乡的越王子孙,到底是无余的后裔,还是无壬的后裔,或者具体是勾践的后裔,《越绝书》里并没有说清楚。如果梅姓是无余后裔,则梅里之名也许在商代就存在,如果梅姓是无壬后裔,则梅里之名也许在西周就存在,如果梅姓是勾践后裔,则梅里之名是在战国至东汉时期才开始存在。
总之,梅姓是夏朝国君少康的后代,住在南京高淳(丹阳皋乡)一带,至少在东汉时期,或者在这之前,这里就被称为梅里,并被《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下来。而且梅里(丹阳皋乡)也就是在丹阳湖周边,泰伯仲雍离开周原之后,千里奔荆,最后定居于此。而《吴越春秋》卷一《吴太伯传》中记载的泰伯城,也应该就在这附近一带(也就是郡治在安徽宣城的丹阳郡辖区范围之中)。
据介绍,春秋时期,伍子胥逃亡途中在南京高淳固城沙滩头村遇浣纱女指路获救,浣纱女为消除其疑虑投溪自尽。伍子胥便跪在沙滩,对天发誓:他日伍子胥雪耻,必报姑娘重恩。柏举之战之后,伍子胥带吴兵攻陷楚都,在楚宫内缴获的三斗三开“金豆(金瓜子)”,伍子胥来到当年浣纱女舍身相救的溪边,把金豆撒在溪中,并祷告:“他日若有人抬到,一半自得,一半须买纸锭烧化,祭典浣纱女。”黄金港以此而名。不少人真的在这条小港附近捡到过金豆子,可见伍子胥与浣纱女的故事名不虚传。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也成为江苏省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里还有一条胥河(高淳段),是春秋时期由伍子胥主持开凿的人工运河,据《图经》及清代《高淳县志》记载,该河西起固城湖口,东接溧阳朱家桥桠溪河口,连接水阳江与荆溪两大水系,具有灌溉与航运双重功能。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出疏浚此河的设想,以联络太湖、芜湖间之水路交通,这也印证了其水利价值。2022年5月启动的《南京大运河文化带胥河(高淳段)文旅发展总体策划》,将其定位为“世界上最古老人工运河”,并规划构建“一河两岸四片区”文旅空间结构。
[color=rgba(0, 0, 0, 0.9)]相关链接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color=var(--weui-LINK)]【文史诗话】徐徐:吴国如何在镇江崛起的[color=var(--weui-LINK)]视频 张学锋 主讲:苏州早期文化的发展轨迹 - 吴人的到来[color=var(--weui-LINK)]吴文化起源辨析:无锡与镇江的千年回响[color=var(--weui-LINK)]文字版:肖梦龙先生的《吴国王陵区初探》 [color=var(--weui-LINK)]且看他们是如何谎言惑众的 痛斥乾隆南巡泰伯墓谬论[color=rgba(0, 0, 0, 0.9)] [color=var(--weui-LINK)]吴国王陵区,不容抹黑! [color=var(--weui-LINK)]杜史:張守节对无锡的误导[color=var(--weui-LINK)]吴洪浩:读《评说“泰伯墓”》[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谁干扰保护祖坟山大局,谁就是和全球吴氏过不去,应当共讨之[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为无锡人的大局意识点赞[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保护祖坟山是全球吴氏第一要务[color=var(--weui-LINK)]吴开源:考察吴氏祖坟山归来的嗟叹[color=var(--weui-LINK)]关于祖地最近谣传 我个人有几点想发声:[color=var(--weui-LINK)]吴龙保:我国考古界发现了真正的吴氏祖地[color=var(--weui-LINK)]吴龙保:梅里在哪里 ?[color=var(--weui-LINK)]镇江丹阳吴都葛城 镇江丹阳延陵季子庙
[color=var(--weui-LINK)]吴文新:2012年 吴国葛城遗址又有新发现
[color=var(--weui-LINK)]葛城吴文化学者 吴文新:吴都葛城文化
[color=var(--weui-LINK)]【历史考古】丹阳重大发现——吴国都城 吴国历史足迹曾走过何方?[color=var(--weui-LINK)]丹阳发现葛城遗址 吴国第二古都空白有望填补[color=var(--weui-LINK)]吴文新:致祥里村、珥陵镇、丹阳市主要领导 镇江葛城文化传承发展之心声与愿景[color=var(--weui-LINK)]吴国第二古都 镇江丹阳葛城五百年[color=var(--weui-LINK)]中山大学团队:大禹治水不符考古[color=var(--weui-LINK)]广州泰伯文化交流中心预祝镇江吴文化研究会事业蒸蒸日上 成果丰硕
[color=var(--weui-LINK)]四川省吴氏宗亲总会祝贺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成立
[color=var(--weui-LINK)]世界吴氏宗亲总会祝贺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color=var(--weui-LINK)]深吴会预祝江苏省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color=var(--weui-LINK)]安徽吴文化丛书编辑部 贺信 祝镇江市吴文化研究会成立[color=var(--weui-LINK)]宗亲之宗情 与 真理[color=var(--weui-LINK)]吴世平:吴家本分重实情 实事求是不妄行 至德三让传家久 后辈当知谦为要[color=var(--weui-LINK)]吴洪浩:子夜阴阳说良知[color=var(--weui-LINK)]吴洪浩:遥祭祖坟山[color=var(--weui-LINK)]考古发现的吴氏族人祖坟山 真实的力量[color=var(--weui-LINK)]考古呈现出来的天意 指引着吴氏族人祭拜列祖列宗[color=var(--weui-LINK)]吴茂云:依法守护千年王陵 支持大港吴国王陵原地保护与文化传承[color=var(--weui-LINK)]网友略论《吴国王陵区初探》[color=var(--weui-LINK)]文字版:肖梦龙先生的《吴国王陵区初探》[color=var(--weui-LINK)]吴文化研究学者齐聚莞吴会,共探泰伯历史与吴文化未来[color=var(--weui-LINK)]大港土墩墓 - 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吴国王室贵族墓地[color=var(--weui-LINK)]世吴总会:办泰伯书院 扬优秀文化——再论泰伯书院[color=var(--weui-LINK)]吴王阖闾陵(苏州虎丘) 印山越王陵 以及 秦始皇陵[color=var(--weui-LINK)]江苏镇江 句容先吴博物馆(句容江南土墩墓博物馆)[color=var(--weui-LINK)]从荆蛮到朱方 姬周势力锲入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color=var(--weui-LINK)]苏州博物馆 叶文献:论吴人土墩墓[color=var(--weui-LINK)]南京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伯奔吴至横山的传说[color=var(--weui-LINK)]泰伯奔荆 与 泰伯奔江[color=var(--weui-LINK)]至今1111年的苏州泰伯庙 与 至今525年的无锡泰伯庙[color=var(--weui-LINK)]金山网:镇江是吴姓的发祥地之一[color=var(--weui-LINK)]陕西岐山 岐阳村 周三王庙 周太王陵 东坡村 泰伯庙[color=var(--weui-LINK)]陕西宝鸡岐山县 叩村(北郭村)泰伯庙[color=var(--weui-LINK)]大别山 天堂寨(衡山)— 泰伯仲雍 南岳是止[color=var(--weui-LINK)]鄂州 葛仙楼 句容 葛仙观 丹阳 葛城遗址[color=var(--weui-LINK)]雍州吴山祭祀遗址 吴阳上畤祭黄帝 吴阳下畤祭炎帝[color=var(--weui-LINK)]一座普通小山 一位至德君主 一对模范夫妻 两个顶级杀手[color=var(--weui-LINK)]复姓诸葛 或来自于朱方句吴[color=var(--weui-LINK)]固始之固 或来自于句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