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江大港祖坟山与无锡鸿山泰伯墓的讨论,大多数宗亲都持有非常正确与客观的态度,尤其是无锡宗亲。据《吴开源:为无锡人的大局意识点赞》一文介绍,无锡吴新会长、吴仁山顾问都表示,支持保护祖坟山是第一要务,支持世吴站出来领头,会根据自己财力把握好支持的力度。江西余干宗亲吴首明在《吴文化起源辨析:无锡与镇江的千年回响》一文中表示:无锡与镇江,共同作为吴文化宏大乐章不可或缺的序曲音符,在长江与太湖的三千年交响中,早已融入了那浩荡不息的文化血脉,唯有认识到文化起源的丰富性与动态性,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江南烟雨中那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密码。也有宗亲表示,在真的泰伯墓找到之前,讨论这类问题为时尚早。
还有海峡对岸的台湾宗亲,他信息不闭塞,心胸更宽广,这位宗亲表示,做为当代祖地的吴文化基地的梅里,应登高一呼,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合法向政府申请镇江大港祖坟山的重点保护,让镇江与无锡共同形成一条亮丽的吴文化风景线。因为,镇江与无锡相距并不远,而在几十年前台湾的台东发现的卑南文化遗址,其中犮掘出的文物和浙江宁波河姆渡遗址犮掘出的文物,完全类似的,也印证了远古台湾与大陆相连,而且浙江宁波与台湾台东相距如此遥远,文化在远古时期就相通,镇江与无锡在古代文化有相通,并不奇怪。
图片
台湾宗亲发来的823公投通知单照片
以上都是以非常好的非常健康的心态在讨论镇江与无锡的吴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事宜。
但是,当年吴国有崇尚隐瞒与欺骗的妖孽伯噽,如今吴族内部仍然存留着伯噽式流毒没有被肃清。比如《泰伯仲雍南迁无锡梅里无可非议——以文献和考古及记忆琏的多学科论述》一文,如下:
图片
图片
镇江吴桐宗亲在《对“至德研究”《泰伯仲雍南迁无锡梅里无可非议》一文的质疑》中指出,无锡梅里遗址碳十四显示无锡梅里遗址的年代迟于泰伯生活的年代,同时也指出,无锡梅里出土陶鬲在商代很普通,并不能代表泰伯来到无锡,而且还指出,《无锡梅里无可非议》一文中列出的几位专家实为吴文化爱好者,最后以愤怒的心情提醒吴氏族人不要去祭拜吴国仇家的坟墓。
镇江吴桐宗亲尖锐地指出的这几点,显示出崇尚隐瞒与欺骗的伯噽式流毒在《无锡梅里无可非议》一文中恣意流淌。
实际上,《无锡梅里无可非议》一文中列出的文献及其引用与解释,也显示出崇尚隐瞒与欺骗的伯噽式流毒在《无锡梅里无可非议》一文中恣意流淌。
图片
图片
一、《无可非议》文中提到《论语泰伯篇》。然而,从《论语泰伯》中,根本找不出“荆蛮”二字,伯噽式妖孽却在《无可非议》文中写上了“为姬吴周人进入荆蛮提供合法性叙事 ”。
二、《无可非议》文中写到,《国语》《周语》:“(周)太伯让而不返,仲雍随之,号曰句吴。”。实际上,《国语》中的《周语》有上、中、下三篇,共16600多字,但是其中没有一个“吴”字,哪里来的“号曰句吴” ?而《国语》中的《吴语》,共6100多字,其中也找不到“号曰句吴”。可见伯噽式妖孽在捏造。
三、《无可非议》文中写到,《穆天子传》"太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长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壁。"描述周太王亶父在西周初期将长子吴太伯分封至东吴(今无锡一带)。 实际上,《穆天子传》写的是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是元子而不是长子,而且从东吴二字根本无法看出无锡二字,而伯噽式妖孽硬是标注为“今无锡一带”。这种捏造当然就是欺骗。
四、《无可非议》文中写到,东汉《吴越春秋·吴太伯传》:“筑城于梅里,周三里二百步。”首次锁定梅里地域坐标。 然而,《吴越春秋·吴太伯传》文中明明写的是“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完全不是“筑城于梅里”。可见伯噽式妖孽在篡改古代文献。
五、《无可非议》文中写到,东汉《越绝书》《吴地传》:“梅里平墟,太伯所葬,其冢岿然。”——东汉以前已把泰伯墓锁定在今无锡梅里(鸿山)。然而,在《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共3800多字之中,完全找不到“梅里”二字,哪来的“梅里平墟,太伯所葬,其冢岿然”?!《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之中,倒是出现四次“无锡”,但是都与“泰伯”没有关系,与“吴”也都没有关系,只与春申君有关。而提到“太伯祖卒葬于梅里平墟”的,是在《吴越春秋》卷一的《吴太伯传》之中,这是古代文献之中第一次出现“梅里”二字,而且记载的是“葬于梅里平墟”,这表明泰伯墓是在平地,而不是在山上,无锡鸿山之上的泰伯墓从哪里来的?!并且,此处并没有记载“其冢岿然”。不过,泰伯墓应该是“岿然”,但是,无锡鸿山西端的泰伯墓,是”岿然”吗?(岿然,表示高峻独立)
《吴越春秋》卷一《吴太伯传》提到梅里,但没有记载梅里是在什么位置,而在《越绝书》第八卷《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之中,明确记载了梅里的位置:“自无余初封于越以来,传闻越王子孙,在丹阳皋乡,更姓梅,梅里是也。”也就是说,泰伯墓地是在梅里,而梅里是在丹阳皋乡。有可能“越王子孙在丹阳皋乡更姓梅”的时间,是在司马迁写好《史记》之后,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之中,丝毫没有提到梅里。
六、《无可非议》文中写到,东汉《汉书·地理志》:“太伯、仲雍辞行采药,遂奔荆蛮。”直接勾勒出〝荆蛮”地域圈。然而,在此文中完全看不出荆蛮在哪里,在《汉书 地理志》的上文中,只提到“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同样看不出荆蛮在哪里。
七、 《无可非议》文中写到,东汉永兴二年(约154年《泰伯墓碑志》铭记(糜豹时任吴郡太守,奉汉桓帝之诏书撰碑文):“冢在吴县北梅里平墟。”——确认“泰伯墓”在梅里,即今无锡梅里鸿山。 然而,糜豹之文,落款却是“东汉”,而东汉时期的人称东汉,只称为汉,而不是东汉。到晋朝时期,称东汉为后汉,直到唐朝时期,才称东汉为东汉。考虑到吴氏族人在东汉吴如胜时期修族谱之后,第二次修谱是在唐朝,所以大家推测糜豹之文是唐朝时期的人撰写的,正好唐朝时期,称东汉为东汉而不是后汉,正是大行其道的时期。
至于“泰伯冢,旧宅,太伯井”等等,在三国以前的文献之中,完全没有提到。然而,从《无可非议》文中在以上三国以前的文献的使用中,可以看到,伯噽式妖孽所动用的,正如镇江吴桐宗亲所说的“存在许多杜撰、造谣和指鹿为马的问题”,这正暴露了崇尚隐瞒与欺骗的伯噽式流毒在《无可非议》文中恣意流淌。要知道,崇尚隐瞒与欺骗的伯噽被斩首了,崇尚“不说假话 办不成大事”的林彪被摔死了。
吴氏族人不禁要问:当年的那只妖孽伯噽,明里是夫差在养,暗里是勾践在养。当今的伯噽式妖孽,明里是谁在养?!暗里是谁养?!吴氏族人对此有必要认认真真地弄清楚!
[color=rgba(0, 0, 0, 0.9)]相关链接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