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元璋亲题吴氏宗祠(太湖祠)匾额 - 第一世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歙县在屯溪(黄山市的市区)与绩溪(绩溪县)之间,昌溪河与新安江的交汇处是深渡镇,深渡是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的中心地带,而昌溪乡的昌溪村距离深渡约五公里。昌溪村的吴氏宗祠 - 太湖祠,在昌溪乡政府以北五百米处,与太湖祠毗邻的是吴茶文化展示馆(也是昌溪村史馆)。在这一带,吴姓是大姓,自古以来,吴氏族人在这里从事茶业工贸,形成了吴茶。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反元起义军退守徽州,驻留在昌溪,昌溪吴氏村民向朱元璋的起义军提供帮助,竭尽所能。起义军在临别之际,朱元璋为感谢昌溪吴氏村民的深情厚意,亲自题写“第一世家”牌匾以表谢意。明朝建立之后,昌溪吴氏族人中的长者商议派人前往南京城请求封赏。在南京,朱元璋热情款待他们,并颁布圣旨,重新御赐“第一世家”牌匾给昌溪吴氏。

如今,“第一世家”牌匾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这块由朱元璋御赐的匾额,长2米,宽70厘米,象征着昌溪吴氏族人的无上荣耀。

图片
朱元璋 题  第一世家

图片

实际上,据介绍,朱元璋的朱氏与吴氏也很有渊源。朱元璋生于安徽凤阳,祖籍是江苏镇江的句容,据称是在句容的通德乡朱家巷,这里的通德乡是古地名,现在位置据称是在句容的石狮乡戴家边。而据陕西朱氏青君堂族谱记载,其最开始的祖地是吴国的旧都城--朱方,因为吴国君主将此地赐给了投奔吴国的邾国公子(也是晋国国君的外甥)。据网友介绍,朱方的位置在镇江大港的北谢村(在现在的镇江大港纪庄加油站附近)。

另外,虽然朱元璋出生贫寒,但他们家族一直努力上进。朱元璋的叔父名为朱五六,是朱元璋父亲朱五四的弟弟,名法仁,号悟空,曾云游西藏、印度等地取经,并携回《贝叶经》,归国后任四川成都街子古镇凤栖山古寺方丈 。洪武年间,因蜀献王朱椿奏禀其行迹,朱元璋也当过和尚,所以对他的这位长辈也非常在意,朱五六获朱元璋敕赐“悟空”徽号及“纯正不曲”御书匾额。朱五六圆寂后肉身不腐,其金刚不坏之真身供奉于寺内悟空宝塔达六百余年,号称肉身菩萨。朱五六真身毁于20世纪中叶,现存解放前肉身黑白照片及后人塑像。朱元璋御题匾额“纯正不曲”原刻于古寺大雄宝殿前,如今这四个字仍清晰可辩,右上角镌刻有阴文印章一方“洪武御书”位于古寺大雄宝殿前。(实际上,目前安徽九华山有十多位肉身菩萨)

悟空真身

朱五六,名法仁,号悟空

图片

在昌溪村以西七公里的地方,是七贤村,是方腊起义发生的地方,在七贤村西南方向约四公里处,是北岸村,这里也是吴氏族人聚居之处,有一座著名的北岸吴氏大宗祠。
昌溪吴姓是望族。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吴义方从江西赴新安歙州讲学,其子吴少微(吴氏六十一世祖)由歙移居休宁石舌山(后改名凤凰山),吴少微被尊为新安吴氏始祖。吴少微九世孙吴光(吴氏六十九世祖)又由休宁迁歙西溪南(又名丰溪、丰南)。南宋绍兴丙子年(公元1156年)吴氏七十七世祖吴一之因纳赋京师(临安),舟过歙县深渡,登凤凰塔,遥望昌源,探源而入,行至太湖丘,随从灵犬坐卧于此,良久不起,一之公于是定居于此。公元1156年便成了昌溪吴氏的肇基之年。因吴氏居住地位于昌溪的太湖丘,故称太湖吴氏,并尊吴一之为昌溪太湖吴氏一世祖。

昌溪太湖吴氏自第十二世始(其前无确切考)轮祚排行字为:(国)、金、壹、继、文、道、之、正、大、鸿、广、锡、亦、叶、云、成、葆、焕、炎、运、笃、昌、介、以、繁、祉、茀、禄、尔、康。太湖吴氏自十二世以后陆续举家处迁的亦不少,主要迁往苏、浙(如江苏的苏州、常熟、吴县、奉贤;浙江的杭州、金华、富阳、嘉兴、淳安)一带,本省的六安、宁国,本县的江村、山茶源、老竹岭、小洲亦有太湖吴氏迁入户。

吴茶周漆潘酱园,昌溪的商人在泱泱徽商中独树一帜。 歙南首富吴炽甫(1847--1929)的父亲吴亦炜的茶叶生意以京都为基地,产业遍及北京、武汉、扬州、福州等地,在张家口设有吴德祥茶庄,在宣化设有吴德裕茶庄,在北京西单设有吴恒瑞、吴祥瑞茶庄。他有5个儿子,在分家析产时,单是留作祭礼的基金就有4000银两。吴炽甫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大,乡人称其为“炽甫老大”。他继承父辈的吴恒瑞茶庄,增设吴星聚、吴兆祥茶庄,又在宣化府、天津设批发店,在福建开办吴同德茶厂,经营范围遍及皖、浙、苏、闽、赣、鄂、冀、辽、京、津诸省市,成为当时徽州最大的茶商,歙县南门首富。在分家析产时,四子各分得现金50万银元。吴炽甫为富而仁,曾捐4000银元重修昌溪石拱桥,在昌溪购地70亩,以其租息资助贫困子弟入学。

吴承仕太祖吴启琳在赴京会考时,将随身带的一些茶叶在菜市口摆地摊出售,见有赚头,便弃仕途而从商。其子吴道隆在京城开设吴玉泰茶店,并在天津设有分店,“吴玉泰”招牌仍沿用,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以“中华老字号”称号。吴启琳家族,同样富而有德,不忘扶贫济困。在京开粥厂免费供给穷人,办识字馆、义塾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家乡劈山铺路,建祠修塘,以排解燕窝山庄(即沧山源)百姓行路难、用水难的困境。

吴茶除此两支外,还有众多茶商遍及各地。在杭州有茶行70家,昌溪茶商就占9家,他们是“吴恒有”、“吴元大”、“吴永大”、“天丰”、“吴德大”、“同和泰”、“同和协”、“天一”、“亨大”。九家店号吞吐量占了杭州茶叶的“半壁河山”。


相关链接吴氏谱序十五篇(贾谊 糜豹 吴少微 吴遵路 范仲淹 司马光 欧阳修 苏轼 宋徽宗 朱熹 文天祥 方孝孺 海瑞 湛若水 杨继盛)寿梦 与 刘基(刘伯温)亢龙有悔:春秋时期七个吴王两个善终 两千多年来七个吴王四个善终迟到的谦逊 - 吴王夫差卸下王号 称吴公夫差视频:探访吴文化发祥地 - 横山商周时期 宁镇地区 文化遗址分布徽州北岸吴氏历史长河中的皖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当代吴氏  

GMT+8, 2025-10-28 19:07 , Processed in 0.3598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